联系我们
  1. 客服热线:
    400-0531-701
  2. 联系地址:
    济南市华阳路67-1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商务港2号楼1单元5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发布时间::2023-06-0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

交通运输部

        为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推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所称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客运轮渡等方式。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一)编制目的。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的先导。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统筹城市发展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在总结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研判发展形势、分析公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力保障公众基本出行需求。
        (二)编制原则。
        1.协调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设施用地应当提请纳入城市详细规划。
        2.系统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条件、公众出行需求和政策体系等内容,按照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和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的要求,系统规划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线网和场站,并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客运方式之间的衔接。
        3.适用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城市交通发展特点,并充分考虑用地条件、投资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适度超前的规划方案。
        4.开放性原则。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行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充分采纳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论证,形成规划方案。
        (三)规划范围。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空间范围原则上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规划空间范围相一致。根据城市公共交通服务需求和城乡客运发展实际情况,规划空间范围可适当进行调整。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时间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时间范围相协调,明确规划基年,并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规划时间范围,一般可分为近期(宜为5年)、中期(宜为5~10年)和远期(宜为10年以上)。
        (四)工作阶段。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过程一般可分为工作筹备、规划研究、文本形成和审查报批四个阶段。
        1.工作筹备阶段。
        明确规划编制工作要求与目标,确定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计划。收集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和规划资料,了解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调研,并根据需要开展专项交通调查。
        2.规划研究阶段。
        对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前期研究,包括对原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形势,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任务和发展政策等。
        3.文本形成阶段。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评价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明确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各分项目标,制定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报告,起草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
        4.审查报批阶段。
将规划文本广泛征求社会公众、行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认真研究并充分采纳相关意见及建议,形成规划终成果,按规定程序审查报批。
        二、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当评价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需求,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发展目标,对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和枢纽场站、运营组织、支持系统等进行规划,确定实施安排,评估规划实施预期效果,并提出保障措施等内容。
        (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背景分析。
        分析城市经济社会、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其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研究和编制提供基础。
        1.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分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趋势,简要说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公共交通相关的内容,把握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条件及区域特征。
        2.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分析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简要说明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关的内容,分析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相关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特征。
        (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总结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现状,在居民出行调查、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况调查等专项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标准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枢纽场站以及城市公交专用道等情况和技术特征,具体指标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里程及覆盖率、公共汽电车进场率、城市公交专用道里程等。
        (2)客流特征:基于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和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况调查,分析居民出行特征和城市公共交通客流分布、站点上下客流量、断面客流量等特征。
        (3)运营服务: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总体运营状况、运力配置等情况,阐述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结构和管理模式;分析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状况,具体指标包括公共交通正点率、运营速度、平均候车时间、信息实时预报率,以及特色公共交通服务情况等。
        (4)支持系统:分析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安全应急、公交优先通行保障和人力资源建设等情况。
        (5)政策及保障措施: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组织、资金、用地、科技、票价及补贴、绿色出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及保障措施。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评价。
        结合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和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况调查,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3.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分析。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和发展状况评价结论,总结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明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向,确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功能定位、发展模式、战略任务和总体目标。
        1.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环境分析。
        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城镇化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城市路网状况、机动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任务。
        明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定位和系统结构,研究提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总体目标。
        3.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设计。
        结合不同类型城市的特点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遵循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律,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构成及分类选择,明确城市公共交通总体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
        (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
        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分析、客流预测以及线网、场站、运力等方面的规模和结构指标确定。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及交通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的基础和依据。
        1.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就业等现状及发展趋势,把握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特征及变化趋势。
        2.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预测的是客运量和出行方式的变化,以及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客流情况。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客运总量,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客运量分布、方式划分、客运量分配等。
        3.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发展指标确定。
        根据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有关结论,在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发展指标,主要包括运营服务指标、线网指标、场站指标、运力指标等。
        4.城市公共交通预测主要结论。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分析和客流预测结果,兼顾适度超前和目标可达性,总结梳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特征。
        (五)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预测、土地利用和道路条件等因素,辨识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客流走廊,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总体框架;根据客流方式划分和客流分布,确定不同层次线网的公共交通方式;根据线网属性、服务指标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要求,对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进行分层规划与结构优化,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1.城市公共交通客流走廊辨识和线网总体设计。
        根据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和城市道路条件,辨识城市公共交通客流走廊,并对客流走廊进行层次结构划分,明确服务等级和要求,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总体框架。
        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分析。
        已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按照规划结论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对城市公共交通客流的影响,提出城市公共汽电车以及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配套衔接方案,并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建议。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可分析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3.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线网规划。
        已有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线网规划的,简述规划结论,分析其影响和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没有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线网规划的,可根据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特点分析建设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必要并适合发展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的,应当对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线网进行规划。
        4.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
        已有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的,简述规划结论并分析其影响和要求。没有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的,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有必要,应当对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进行规划。
        5.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
        根据相关预测结果和技术标准要求,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在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总体框架基础上,开展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明确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规模、结构层次和功能,并提出近期线网优化调整方案和中远期发展方向与优化策略。根据公众出行需求,合理规划社区公交、通勤班车、旅游专线、学生专线、定制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线路和网络,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出行需要。
        6.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线路设计。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公众出行需要,对城市客运轮渡以及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线路进行设计。
        7.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与优化。
        对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线路长度、线网密度、线网比率、覆盖率、非直线系数、重复系数、线路客流量、满载率、出行时间等线网属性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根据评价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直满足规划目标。
        (六)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布局。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土地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停保场(指停车场和保养场)、站点、加油(气)及充电站等设施的总体布局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等。
        1.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布局。
        根据城市交通枢纽和站场的规划建设情况,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数量及选址;对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进行分类分级,明确功能定位、设计能力、用地规模和建设要求等内容。
        2.城市公共交通停保场布局。
        结合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枢纽布局和线路运力配置等情况,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停车场、保养场的功能、选址、设计能力、用地规模和建设要求等内容。
        3.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结合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停保场布局,提出城市公共交通首末站、停靠站建设及布局要求,明确城市公共交通首末站、停靠站的类型和形式,确定首末站的设计能力、用地规模和建设要求等内容。
        4.城市公共交通加油(气)及充电站布局。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和枢纽、场站布局,按照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减排的要求,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运力规模、用能结构及发展需求,提出城市公共交通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的建设需求及相关建议。
        (七)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和枢纽、场站布局,结合城市交通需求特点,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组织模式、线路运行组织和运力配置方案,以及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的运营组织模式。
        1.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组织模式。
        按照规模经营、适度竞争的原则,结合城市交通特点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数量、构成、经营范围和运营组织模式 等。
        2.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行组织。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目标和线网规划,提出线路运营时间、运力配置、发车频率等指标的原则性要求。
        3.城市公共交通运力配置及发展。
        分阶段确定城市公共交通运力需求总量和运力结构,制定运力调整方案,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力配置,推广应用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保障运力供应,改善运力结构。
        4.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运营组织模式。
        按照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特点,明确枢纽、场站的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以及相关运营管理机制等。
        (八)城市公共交通支持系统建设。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枢纽、场站布局和运营组织方案,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安全应急、优先通行和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的目标、原则和建设内容等。
        1.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
        明确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目标,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总体方案,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平台、乘客出行信息服务平台、行业监管平台,以及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内容。
        2.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明确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目标,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监管与防控、应急保障、应急处置等相关内容。
        3.城市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系统建设。
        结合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明确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的技术准则、适用条件和建设目标,并提出有关发展建议。
        4.城市公共交通人力资源保障系统建设。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人力资源保障系统建设相关的体制、机制、环境和政策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明确城市公共交通人力资源保障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包括人才规模、素质、结构和教育培训等相关内容。
        (九)规划实施安排。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实际及阶段性需求,明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的任务,制定规划实施序列安排,测算资金需求。
        1.任务分析。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等,确定规划实施的任务,提出项目的建设目标及要求。
        2.实施序列安排。
        根据规划实施的任务,提出近、中、远期规划实施安排;根据资金、用地等约束条件,对规划实施安排进行优化,确定规划实施方案。
        3.资金需求测算。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测算实施各项任务的资金需求;按照规划实施方案,测算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资金需求总量和分阶段资金需求。
        (十)规划预期效果评估。
         对规划方案实施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预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1.服务水平。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规划方案实施前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行分析评估。
        2.技术水平。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规划方案实施前后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场站、车辆装备、运营组织、乘客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经济影响。
        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所投入的经济社会资源及其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评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对行业发展、区域及宏观经济发展的贡献。
        4.社会影响。
        分析评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效果、程度、范围,以及涉及的主要社会组织和群体等。
        5.环境影响。
        分析评价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效果,特别是对推进减排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
        (十一)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为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在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用地保障、科技支撑、票价与补贴、绿色出行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明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及职责划分、部门协调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
        2.资金保障。
        建立长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创新城市公共交通投融资方式,推动公私合作模式(PPP)等融资模式在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的综合开发,拓宽城市公共交通投资渠道。
        3.用地保障。
        提出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用地的思路及途径,包括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用地纳入城市详细规划、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加强用地监管,以及与城市建设项目进行同步配套建设等措施。
        4.科技支撑。
        提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的科技保障措施,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相关标准制定、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等。
        5.票价与补贴。
        研究建立基于运营成本的多层次、差别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体系,按照群众可接受、财政可负担、企业可持续的原则,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执行票价;制定城市公共交通成本核算和补贴办法,完善政府购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制度;制定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建立与政府补贴相挂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6.绿色出行文化建设。
        提出城市公共交通宣传和文化建设思路,推动公众出行理念的转变,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环境,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城市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三、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一)现状调研。
        1.资料收集内容。
        主要收集以下资料:
        (1)城市概况。包括城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地质、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
        (2)经济社会基础资料历年数据。包括人口资料和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指标等。
        (3)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规模、开发强度等。
        (4)城市交通发展资料。包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车辆保有量、城市交通管理和发展政策等。
        (5)城市道路网现状资料。包括各级道路基本信息、路网图等。
        (6)城市公共交通相关资料。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枢纽、场站、车辆、运营管理等资料。
        (7)城市相关规划资料。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网等交通专项规划资料。
        (8)其他资料。包括区域发展背景、城市历史演化、产业发展等资料。
        2.资料收集要求。
        规划资料应收集批复的相关规划成果和在编的规划草案。反映现状的数据资料宜采用规划起始年前一年的资料,反映发展历程的数据资料不宜少于5年。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宜采用5年之内的交通调查资料,5年以上的调查资料可作为参考。
        (二)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内容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况调查、居民出行调查等。按照交通调查项目不同以及拟获取的调查信息内容和精度要求,可以采用全样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特征。
        通过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况调查,掌握城市公共交通客流时空分布、站点上下客流量、断面客流量等特征,以及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平均候车时间和乘客满意度等服务水平指标。调查可采取跟车、驻站(断面)、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同时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数据。对于近期已做过综合交通调查的城市,应充分利用其调查成果。
        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掌握出行频率,出行方式构成、目的构成,出行时耗,以及出行时间分布特征、空间特征、距离特征等,分析公众出行意愿和出行需求。
        (三)需求预测。
        对于经济社会分析预测、效果评估等,定性分析可采用直观判断和集合意见等方法,定量预测可采用因果性预测、延伸性预测和投入产出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等预测方法。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预测,在现状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出行分配的四阶段方法进行预测。
        (四)方案制定。
        1.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可采用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功能层次分析法、逐线规划扩充法和主客流方向线网规划法等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
        (2)拟定城市公共交通走廊。
        (3)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总体规划方案。
        (4)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与优化。
        (5)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2.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布局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一般可采用经验选址法、连续型选址模型和离散型选址模型等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需求预测。
        (2)形成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初始布局方案。
        (3)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的功能、设计能力和用地规模等。
        (4)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布局方案。
        (五)评价方法。
        服务水平评价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技术水平评价可根据技术要素遵循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根据其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社会影响评价可采用公众参与评价方法,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利益构成及影响、利益相关者参与等内容。
        经济影响评价可采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递推优化模型、地方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动态系统计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城市公共交通对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
        四、规划编制主要成果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集、规划研究报告、专项调查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等。此外,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规划简本、规划表册和专题报告等。
         (一)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应以条文方式概括规划结论,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清晰,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文本编写大纲包括:
         1.总则。包括编制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等。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包括发展概况、现状评价结论和问题总结等。
         3.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包括发展环境分析结论、功能定位、战略任务、发展模式选择等。
         4.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包括总体发展目标、阶段目标、基础设施发展目标与结构,以及运输服务及支持系统的发展目标等。
         5.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包括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线网规划方案与规模结构等。
         6.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包括枢纽、停车场、保养场、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和加油(气)及充电站的布局方案等。
         7.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包括企业组织模式、线路运行组织、运力配置与发展,以及枢纽、场站运营组织模式等。
         8.城市公共交通支持系统建设。包括智能化、安全应急、优先通行和人力资源保障等。
         9.规划实施安排。包括任务、规划实施序列安排和资金需求测算等。
        10.规划预期效果评估。包括对规划方案实施后预期达到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的结论。
        11.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包括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用地保障、科技支撑、票价及补贴、绿色出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措施。
         (二)规划图集。
         规划图集是指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和规划方案相关图纸的总集。规划图集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并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等。

         规划图集主要包括:

        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范围图。

        2.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现状图。
        3.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现状图。
        4.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客流走廊分布现状图。
        5.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客流集散点分布图。
        6.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布局图。
        7.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图。
        8.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图。
        9.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图。
        10.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实施图。
        11.其他重要的展现规划思路和规划内容的图。
        (三)规划研究报告。
        规划研究报告应按照编制内容要求,详细说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分析过程,作为规划文本的支撑。
        规划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包括:
        1.概述。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背景情况和必要性、规划的目的和意义、规划工作过程、工作依据、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主要内容与思路,以及规划的主要结论等。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背景分析。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等。
        3.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综述、发展状况评价,以及发展问题分析等。
        4.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分析。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环境,明确战略任务,设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5.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包括研究和制定城市公共交通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结构、服务及支持系统的发展目标等。
        6.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分析、客流预测、主要指标确定等。
        7.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走廊识别和线网总体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线网、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城市公共汽电车线网,以及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线网、线路的规划方案与评价优化等。
        8.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停保场、公共交通站点、加油(气)及充电站等的布局。
        9.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组织模式,线路运行组织,运力配置及发展,枢纽、场站运营组织模式等。
        10.城市公共交通支持系统建设。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安全应急、优先通行和人力资源保障等。
        11.规划实施安排。包括规划任务、规划实施序列安排和资金需求测算等。
        12.规划预期效果评估。包括对规划方案实施后预期达到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的结论。
        13.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包括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资金保障、用地保障、科技支撑、票价及补贴、绿色出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措施。
        (四)专项调查报告。
        专项调查报告应详细说明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内容包括居民出行调查和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况调查。
专项调查报告编写大纲包括:
        1.概述。包括调查的背景、目的、范围、内容、抽样方法、组织实施及主要结论等。
        2.基本信息调查。包括个人和家庭构成、收入水平、居住地、机动车保有情况等。
        3.交通出行特征调查。包括出行量、出行频率、出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出行方式选择、出行目的、交通OD(起讫点间交通出行量)等。
        4.线网调查。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功能层次结构、线网布局、线路长度、线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覆盖率、线网通达性等。
        5.城市公共交通运力调查。包括运力的总规模、运力结构、运力配置,以及车辆的车龄和完好率等。
        6.客流调查。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以及客流总体分布特征等。
        7.乘客满意度调查。包括乘客对票价、出行信息服务、运行正点率、运营速度、候车时间、换乘便捷性、乘车舒适度等方面的评价情况。
        8.其他调查。包括交通核查线调查、车速调查、城市公共交通站点乘降量调查等。
        9.附件。包括各类调查数据结果汇总等。
        (五)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汇编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文件、基础资料和参考资料等。

 

本文转载自公共交通资讯

声明:本网站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