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1. 客服热线:
    400-0531-701
  2. 联系地址:
    济南市华阳路67-1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商务港2号楼1单元5层

地面公交双重预防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5

地面公交流动性大、运载人次多、运营时间长,主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区运行,受地面道路条件、道路交通事故、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造成群死群伤,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2019年,中共、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构建安全、便捷、、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2021年实施的新《安全生产法》对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地面公交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意义

双重预防机制是在安全生产领域提出的事故预防预控总体思路和要求。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将隐患在事故发生之前,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就地面公交行业而言,建立并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落实党、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二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三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有效破解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诸多瓶颈问题。

二、地面公交安全风险管理因素分析

2.1人的因素

    在地面公交运营过程中,驾驶员是保障公交安全运营的重要屏障。除了驾驶员本身的能力素质、应急处置能力,人员违法驾驶、违章操作或人为差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还有部分驾驶员因自身身体素质的原因,例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无法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容易带来事故隐患。

2.2物的因素

    目前,公交车辆包括LNGCNG、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能源介质,不同的车辆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如柴油、天然气等介质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而电动车辆也可能引起触电等事故,加油(气)站、充电站、加氢站等固定场所在加油加气、充电、加氢作业时也容易发生事故。因此,为了保证公交运营安全,不仅要找出影响运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还要对各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2.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有3点:一是运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的车辆故障,引发次生灾害发生;二是在道路环境因素方面,城市公交行业呈现点多、面广、线长,客流量大的行业特点,交通参与者复杂,部分路段人车混行严重,道路环境带来的风险因素不确定;三是社会环境因素,由于社会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生存压力增大,存在部分人员自杀或报复社会的事件发生可能性。

2.4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中的有章不循、管理漏洞或监督不到位都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公交的安全运营离不开人的管理以及各项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实施开展的安全保障。强化公交安全风险管理,前提和基础是把安全风险防控意识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逐步实现从业人员由要我安全我要安全的转变。

三、地面公交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3.1辨识安全风险

    按照客观存在、相对独立、环节清晰、易于管控的原则,对风险点按照作业活动、设施设备、固定场所、区域等单元进行划分。作业活动类包括营运驾驶作业、车辆检修作业、加油(气)作业、营运调度作业、车辆技术维护作业等;设施设备类包括公交车辆、加油(气)机、充电桩、车辆维修设备等;固定场所、区域类包括公交停车场、车辆检修区、办公区等。对确定的风险点组织相关人员自下而上,逐一进行排查,逐级汇总,组织编制《作业活动清单》《设施设备清单》。

3.2风险评价与分级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为风险评价方法,由熟悉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关岗位员工代表等组成的评价小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价出的风险共有5级(15级),结合企业分层级管控需求,进一步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表示(其中蓝色对应4级和5级,统称为低风险)。

3.3实施严密管控风险

    从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5个方面编制科学严密、操作性强的管控措施(见图1),对风险点实施有效管控。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安全技术设施、标志标线等,培训教育措施主要指对各层级员工进行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措施主要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规范等规定的内容,个体防护措施侧重于员工个人劳保用品防护方面的内容,应急处置措施则是指一旦发生事故或有明显事故征兆的时候,为了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所应该采取的现场处置措施。

3.4实行风险分级管控

    对辨识出的风险实行分级管控,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每一风险按照4级管控层级的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重大风险由集团公司级进行管控,较大风险由分(子)公司级进行管控,一般风险由车队(车间)级进行管控,低风险由班组岗位级进行管控。风险分级管控遵循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终形成《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3.5实施风险清单管理和风险告知

    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内容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别、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及部门、责任人等,作为风险管控台账进行动态管理。集团公司、分(子)公司、车队(间)、岗位分层级对较大以上风险进行告知,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表述岗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及报告方式等,使从业人员知晓、了解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四、地面公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1建立隐患排查清单

根据企业辨识出的《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设施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将排查清单的危险源与管控措施对号入座,明确隐患排查单位及排查周期,落实相关责任人,建立《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设施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做到全员有责任,全岗查隐患。根据隐患排查清单,分类制定各类隐患排查表,制定排查计划,对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确定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隐患整改完毕后进行复查验收,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见图2),实现闭环管理。

2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

4.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依据隐患排查清单,编制排查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排查频次、目的、任务、组织级别、排查人员、检查类型等。(1)多层级的隐患排查包括集团公司、分(子)公司、车队(车间)、班组等各层级的内容,各层级的隐患排查内容与其管控风险基本一致,部分风险管控层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提级管理。(2)多岗位的隐患排查隐患排查不只是局限在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从业人员,很多职能岗位人员也需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进行隐患排查,如,机务员负责车辆技术与维护的相关排查;现场调度员负责对调度日志及驾驶员有无明显不适的身体状况,有无饮酒情况等的检查,以及进行特殊天气情况注意事项的叮嘱。(3)多样化的隐患排查包括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和综合性排查,形式包括查台账、查原始记录、查现场等。日常排查:主要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巡回检查,包括驾驶员对车辆的一日三检,调度员对驾驶行为的检查、安全员对线路状况的路查等。专项检查:由特定部门人员实施,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对象、某次特定事件、某种特殊环境条件的检查,包括车辆技术部门对车辆状况进行的定期检测,节假日、大型活动、冬运期间开展的安全检查,雨雪、冰雹等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检查等。综合性排查:主要由企业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室配合,包括每年由安委会组织实施的安全资质证照、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责任制落实情况综合性审查等。

4.3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隐患治理应做到并保证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隐患治理应做到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五、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建议

   地面公交行业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符合交通强国战略要求,同时有助于推动我国地面公交行业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要把握5个方面。

一是坚持体系融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并不是给企业目前安全管理增加麻烦,更不是两张皮,要促进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融合。

二是坚持网格治理。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辅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细化落实的长效机制。

三是坚持信息管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使风险辨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数据更加精准。

四是坚持全员参与。通过培训、检查、考核、奖惩等措施,引导全体从业人员,实现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逐步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双重预防机制。

五是坚持持续改进。加强风险分级管控的优化完善工作,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

 

本文转载自公共交通资讯

声明:本网站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