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马鞍山市创建“安徽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的起步之年,是马鞍山市交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全省首批创建城市之一,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和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马鞍山公交事业以坚持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为指导,以满足市民出行为目的,以改善公交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完善线网布局和公共交通设施为抓手,既“练内功”,不断夯实马鞍山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基础水平,又“借东风”,以创建省“公交示范城市”为契机,全力推动创建各项实施计划的稳步推进,总体取得了较好成效。4月7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授予宿州等县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市的函》,研究决定授予宿州等六市两县为“安徽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称号,马鞍山获此称号,其中城市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位居首批验收省辖市名。
一、政策先行促优先 完善公交发展政策体系
一是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大了公交政策支持力度。2016年4月份,《马鞍山市市本级财政补贴城市公共交通暂行办法》正式出台,2016年12月份新修编出台《马鞍山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2017年修订了公交补贴办法,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公交优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规划保障。进一步强化公交专项规划执行力度。《马鞍山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3-2030》于2015年5月25日经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是结合我市特点和城市交通发展现状而制定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纲领性规划文本。通过逐步建立协调机制,进一步推进了《公交专项规划》的贯彻实施。
三是资金保障。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公共交通支出预算管理,制定预算申报制度、预算审核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使财政预算安排与“示范城市”创建任务相一致。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我市在创建过程中注重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一方面通过申报“马鞍山公交工程”,向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申请6900万元清洁发展基金贷款,该笔贷款于2016年6月1日拨付市公交集团共管专户。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省级补助资金4000万元,全部用于公交车辆购置、公交场站建设和公交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创建期间,市级财政根据每年财政收入情况配套一定的建设资金,截到2018年12月31日,马鞍山市共计投入公交37685.81万元,用于落实创建的主要任务和工程,如公交场站、新能源车辆、公交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同时将城市公交车辆的新增、更新及公交场站建设等列入民生工程。
二、协调推进求突破 强化创建工作组织保障
一是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创建期间,通过建立机制督促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我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马政〔2016〕74号)和《马鞍山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暨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目标任务分解》中明确的各项任务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强化项目推进,保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建立考评机制。成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暨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工作领导组,建立了优先发展公交示范城市创建的督促检查、考核考评和情况通报制度,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对创建工作不力、目标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的部门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列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以保障创建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突出抓项目 公交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车辆购置方面:三年来我市共新购公交车209辆,租赁纯电动公交车22辆。为积极响应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号召,新增的231辆公交车中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90辆,纯电动公交车51辆,天燃气单燃料公交车90辆,新能源公交车推广比例为61%。截创建期末,我市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辆660辆(其中纯电动车12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125辆),占总车辆数的94.15%。公交车辆的应用,每年可减少颗粒杂质(与燃油车辆相比)等污染物排放804.5吨/年,有效降低车辆能耗和尾气排放,对以重工业为基础的马鞍山实现转型升级、促进减排,构建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场站建设方面:新建1座停保场:为切实改善我市城市公交停车面积不足的现状,我市在宁安城际铁路与宁芜高速夹心地块建设湖南东路公交停车场,项目占地面积约17000㎡,建筑面积约900㎡,主要建设内容是20个充电桩的充电站、停车坪、维保用房等,项目按照“一次规划、两期建设”的方式实施。2016年7月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满足了40辆纯电动公交车的充电、停放和保养。新建4处首末站:为解决部分新建小区周边居民出行和方便市民前往濮塘风景区观光游览,2016年由所在区政府投资建设,先后建成金桥雅苑公交首末站和濮塘公交首末站;2017年我市“省公交示范城市”创建确定项目五山首末站于2018年底施工建设,占地面积4021㎡,2019年1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1处首末站在建:磁山首末站为2017年我市“省公交示范城市”创建方案确定项目,占地面积5072㎡,计划投资866万元,2018年末进入施工阶段。此外,2015年起马鞍山综合客运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兼具公交换乘、长途客运,并预留了地铁等功能,占地面积5万,总建筑面积3.4万。2019年12月28日,马鞍山综合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正式启用,是目前我市投资、设施齐全的公交枢纽站,集车辆调度、车辆停放、清洗、维修等功能于一体。
四、科技驱动促发展 公交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马鞍山公交已于2014年12月底实现所有48条线路智能调度全覆盖。依托智能调度系统,我市推出了“掌上公交”APP,其主要功能有公交到站实时查询、换乘查询、站点查询等。目前我市“掌上公交”用户量已达到3.5万人次左右。2016年9月起,经测试运行,我市逐步推广电子站牌建设,共新建了100座电子站牌,使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更加快捷,同时也美化了城市形象。2018年9月起,马鞍山市公交集团在全部营运线路上推出银联云闪付和手机二维码扫码乘车业务;2019年年底,微信支付乘车项目正式上线应用,真正实现“不带零钱、不带卡、快出行”的全新便捷公交出行方式,进一步拓展公交信息化服务内容。
五、打造亮特色 公交优先发展惠及民生
马鞍山公交先后开展了“车组”“线路”以及“驾驶员”的争创,构建了“三星共创”的服务体系,2015年实现了内部各岗位服务全覆盖。创建期间,马鞍山市为了进一步打造公交特色,提升公交服务品质,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
2016年11月,以省劳动模范、公交驾驶员刘霞名字命名的“刘霞线路”正式产生,随后成立了刘霞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8月起,“敬老文明示范线路”“党员先锋示范线路”“三星共创示范线路”和“拥军示范线路”等特色线路陆续命名授牌。同时,以公交修理厂技师、省劳动模范陶德春为核心成立陶德春技能大师工作室,逐渐成为内线传授维修技艺、培养公交修理人才的重要平台,通过内外两大服务的打造,推动马鞍山公交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创建以来,马鞍山市民群众对公交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马鞍山市公交集团现有省部级劳动模范4名、市级劳动模范2名。窗口1个、省级窗口2个。先后荣获市第六届“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第十一届省文明单位称号、袁成好获得“全国驾驶员”荣誉称号。这些荣誉聚集了公交正能量、传递了公交正声音、树立了公交正形象。
创建“安徽省公交示范城市”,为马鞍山公交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使马鞍山公交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交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线网覆盖更加,总体服务水平更好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马鞍山公交的未来充满了期盼,我们坚信,马鞍山的公交事业将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