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创新,改变产业链格局,从二维码支付爆发取代刷银行卡支付后,传统银行一直担忧的金融脱媒挑战实际上已是即成现实。尽管从监管层面上,一系列如“断直联”、“二维码互通”等监管要求,对金融机构有较大利好;但在二维码支付时代,大局已定,缺乏C端运营能力的金融机构已无力回天。
在非对称竞争的形态下,面对微信也无力改变,在这种背景下,高举刷脸支付大旗,希望扭转乾坤。一场疫情,让市场冷静下来,刷脸支付的价值到底有多少,传统金融机构下一步路在何方。
过去的两年里,传统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了支付作为入口,同时作为闭环的价值,积极布局支付市场,建设聚合支付系统,进行手续费补贴等。从各大银行财报上看,支付业务高速增长,但与和微信的距离仍越拉越大。在投入不少营销费用后,账户侧的影响力也愈发局限。如何破局,机会来了,刷脸支付就是个大杀器。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影响,在的战略和微信的追随战略下,大大降低了终端用户的教育成本,用户对于刷脸支付有了一定的认知,愿意尝鲜的创新用户已经乐于接受刷脸支付,享受刷脸支付的便捷性。当然还包括了一部分薅羊毛用户,愿意为了优惠,使用刷脸支付,银行面向C端的营销补贴不少,在此基础上补贴刷脸用户,积极拓新,可以快速发展自身C端用户群体。
其次,B端商户在和微信的补贴下,收银员也能便捷操作刷脸支付终端,而且通过刷脸支付终端,包括自助刷脸大型终端设备,刷脸双屏机具和刷脸单屏机具,显著提升了收银效率,满足了商户的诉求。目前在北上广深主要的里,刷脸终端已经入驻,随着产品和商户诉求不断优化,后续将快速向二、三线城市扩散。
再者,刷脸支付终端本身硬件设备在不断成熟,成本在不断下降。从硬件终端上来看,主要成本来自摄像头模组、显示屏(含触控板)和芯片三大件上。结构光摄像头模组成本过去已经从800多下降到600,如果采用红外模组更是能大幅下降。区别于消费系列显示屏,刷脸终端的显示屏(触控板)要求更低,后续会随着供应优化,成本逐步下降。而在芯片解决方案上,随着国产芯片的成熟和落地,整套解决方案成本下降幅度会更大。可以预测,整体的刷脸设备明年将快速下降到1000元区间。
疫情过后,整体刷脸支付将再起步,并且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大量机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刷脸支付这个利器从场景化和生态化加大布局,顺势而为,巧借东风,抓住机会,迎头赶上。
,银行可以从自身占优势的园区场景切入,区别于和微信市场策略,差异化的快速占领市场。我们通常说的园区,包括了校园、景区、办公楼,以及各类工业园区和行政园区。前期这块市场主要都是由传统银行作为收单机构提供服务。全国各类以上园区几十万个,覆盖的用户以千万计,既包括了当打之年高价值的白领,也包括了未来的希望,还有各代表。银行可以通过提供刷脸支付就餐,刷脸支付消费,刷脸支付认证等各类方式,快速获取用户在自身应用上绑脸,提升自身App或H5公众号的活跃性,并引导更多关联增值服务,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第二,银行的未来,在于科技的创新,各大银行已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在营收的占比,有的已经突破到了5%,而刷脸支付在整体商业环境的创新中关重要。从单纯的刷脸设备来看,刷脸提升了便捷性,可以抛开手机,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刷脸支付终端,实现刷脸即会员,通过刷脸支付终端打通人流检测、客户分析、消费行为分析,在未来的商业价值上不可估量。在大型商户收单上,银行没有退路,必须拿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才能破局。
第三,线量格局已定,所以近年来互联网公司才不断通过资本等方式渗透线下,通过更低流量成本获取新的客户,提升客户的活跃度。失去线上的银行,在线下也是背水一战。某种程度上,开放银行是无奈之举,如何避免金融机构被脱媒,如何对市场保持敏锐性,如何逆势获取线下用户,通过刷脸支付正是破局之路,通过刷脸支付创新获取新用户,通过刷脸支付打通商户会员和银行远程开卡新账户,通过刷脸支付获取低成本拓新用户流量,还留下很多产品提升,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空间。
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刷脸支付也不会取代二维码支付,但刷脸支付在头部和腰部商户的价值将随着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和推动,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支付本身收益更低,甚没有,但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在这条赛道上,给了银行们夺回属于自己的赛道,再超车的机会。
上一条 : DCEP在地铁票务支付体系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