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1. 客服热线:
    400-0531-701
  2. 联系地址:
    济南市华阳路67-1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商务港2号楼1单元5层

两会热点:人脸识别或将迎来强监管市场会如何变化?

发布时间::2021-03-16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两会开始了。在此次两会众多提案和建议中,人脸识别与个人信息保护引起了众多关注。

01

不被接受的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的熟悉。别的不说,从2017年iPhone X使用3D人脸识别技术代替指纹识别之后,人脸识别技术几乎已经成为了手机的标配。除此之外,在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区域使用人脸识别取代人工进行身份核验也已经常态。

但是人脸识别技术出现的问题并不少,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 2019年2月,深网视界的数据库漏洞事件震惊了整个互联网,超过250万条数据可以被提取,包括人脸信息、身份证信息等等敏感数据。
  • 2019年9月,有媒体报道,在网络商城中有商家公开售卖“人脸数据”,数量达17万条,涵盖2000人的肖像,每个人约有50到100张照片。此外,每张照片搭配有一份数据文件。
  • 2019年10月,一群小学生用一张等比例照片刷开了丰巢智能柜,取出了父母们的货件。事件发生之后,丰巢发声表示,该应用为beta版本,在进行小范围测试,收到反馈后,刷脸取件业务已下线。
  • 2020年6月,“人脸识别案”在杭州开庭,原告郭兵认为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强制收集他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并在庭上拒绝调解,一审结果被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被判违约,除了相应的赔偿外,还要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但郭兵表示还要上诉。
  • 2020年11月,一则“戴头盔看房”短视频在网传,这种保护个人信息的方式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几天后,事发地南京要求所有售楼处不得使用人脸识别系统。
  • 2021年2月,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窃取、贩卖人脸数据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

在接连不断,各具“特色”的事件之下,人脸识别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变得有些不堪:并不安全,用照片就可以骗开;其次人脸识别存在滥用情况,不戴头盔无法防范;另外人脸数据并不安全,数据库有泄漏风险;有无法分子在倒卖人脸数据,没人希望自己的脸被卖掉。

在人士看来,这些问题有很多并不是人脸识别技术的问题,比如人脸数据泄漏,是因为数据库存在漏洞,问题在数据库技术上,而不是在人脸识别技术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也不是人脸识别技术有问题,而是在采集个人信息方面存在问题;快递柜被照片骗开的事件只是个例,大部分人脸识都可以抵抗类似的攻击。

很明显,人脸识别技术本身并没有对错、善恶之分,只是在应用时,有些人做的比较好,有些人做的有问题。

但是对于非的普通人来说,能做的事情只有对所有人脸识别应用表现出“不接受”的态度,因为他们无法分辨面前的应用是否是安全,是否会侵犯他们的利益,因此只能拒绝一切可能的威胁。

02

两会提案:加强人脸识别管理

人脸识别技术虽然依旧存在不的地方,但是就其优点来说,属于瑕不掩瑜,人脸识别使用门槛低、效率高、可以方便的进行人证合一验证,在安防、身份认证等领域有着无比的优势。但是如何监管,成为了一个问题。

在两会上,人脸识别相关提案成为了热点。

  • 全国政协委员、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表示,目前人脸识别滥用比较普遍,相关监管制度和法规不完善,收集人脸的机构不具备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机制,亟待对人脸识别加强监管。
  •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会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表示,疫情当下,人脸识别被广泛使用,但其安全性却屡屡引发关注和热议。他认为,人脸数据的违规采集与数据泄露、非法与使用等问题,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风险。
  • 全国政协委员马进建议,明确人脸采集使用场景并颁发采集许可证。相关部门应出台人脸采集使用场景的限制性规定,并根据该规定就特定场所人脸采集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场所所属企业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场所颁发许可证。取得许可证后,企业方可在规定的场景下进行人脸采集。
  • 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提交了加快构建人脸识别技术数据监管体系的提案,他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是双刃剑,管理不好会带来隐患。人脸识别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人脸识别数据存储缺乏安全管理;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行政监管体制不健全。
  •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议生物识别信息管理参照身份证,在公安或网信系统增设专门的数据保护部门;设必要门槛,杜绝任何企业都可染指公民生物识别信息的现状,乃参照身份证管理办法,原始数据应统一由掌控。
  • 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认为,认为生物特征具有性,例如,密码是可以更改,但是人脸是不可能更改,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其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他建议应该成立专门机构统一管控生物特征数据,不可再让市场随意采集和应用。
  • 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卢馨建议,立即清理整顿非必要的人脸识别,明确规定人脸识别使用范围。建议由公安部门统一承担人脸识别应用的审批与监管职能,设立相应审批标准及程序,加强资源统筹、部门协作、信息共享。除道路、机场、银行等法律规定的必要的安防应用以外,涉及对特定及非特定对象的处所,如学校、酒店等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前都应申报审批,公安部门依法审核其合法、正当和必要性。
  •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向大会提案,倡议建立人脸识别数据收集处理的特殊安全认证体系,建立所有涉人脸识别数据的公私部门须遵守和符合的特殊安全认证体系。
  • 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民革将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规范人脸识别信息采集,保障公民权益的提案》。民革在提案中建议:一、推进人脸识别生物信息专项立法工作。二、为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生活场景应用层面设立行政管理职责。三、集中整治不规范和非法安装人脸识别摄录采集活动。四、清理电子政务平台过度依赖人脸识别数据的安全漏洞。

在众多人脸识别相关提案中,可以看出加强对人脸识别的管理已经成为共识,人脸识别应用将迎来强监管。

03

人脸识别的未来

“我们有没有必要使用人脸识别?”对于这个问题,《检察日报》表示,“人脸识别技术产生之前,大量经济行为和民事活动早已在进行之中,严格说并不存在缺之不可的情形。”

因此,人脸识别的应用边界成为了探讨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代表都建议建立相应的行政监管体制,由公安部门或网信部门对人脸识别应用的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进行审查。

在数据安全方面,建设相应的安全认证体系,通过相应的部门对人脸数据保护进行监管,确保数据安全,对非法采集人脸识别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甚有代表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专门机构管控生物特征数据,设必要门槛,杜绝任何企业都可染指公民生物识别信息的现状,禁止市场随意采集使用生特征信息。

很明显,其中无论哪一条的施行都将给人脸识别市场带来巨大的变化,,人脸识别中小型订单数量可能会出现锐减。在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的审查之下,绝大部分以“创新便民”为名的人脸识别项目可能根本无法落地。以小区、为主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项目可能会延期进行或就此取消。

其次在审查和监管压力之下,在人脸识别项目落地时必然会添加审查、认证环节,项目花费时间很大可能性会延长。为了满足合规,项目建设相对成本也会增加,相应的,项目规模也有可能萎缩。

好的一方面是,在有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后,人脸识别应用的安全性或将得到市场更多的信任,对于相关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另外,在有了审查监管后,一直对人脸识别抱有观望态度的政企、单位或将放下疑虑。特别是学校、医院、游乐园等公共场所,或将给人脸识别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

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不会因为严监管的到来而消失,反而会因为严监管更加健康的普及,深入我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脸识别企业或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客户更严格的需求。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