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法浅谈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以及城市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共同的难题。中小城市城市规模不大,公交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提升城市公交服务品质、增强公交吸引力是实现公交稳步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中小城市公交发展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的策略方法,并提出了确保公共交通服务供给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交;公交优化;运营组织
前言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将影响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居民的出行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作为其公共交通主体的地面常规公交,公交分担率连续降低,发展乏力,如何充分利用线路、场站、车辆、道路、交通环境及资金政策等条件,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运送公交乘客,获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是公交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城市公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常规公交存在和发展的目标是为居民提供大众化的、共享的出行方式,其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与人口分布及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道路结构相对单一,城市空间布局核心集聚特征也更为显著,公交长线、短线、大线、小线等各种类型的公交线路在城市核心区的重复布设,不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同时,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常规公共交通规划不足的情况十分普遍,导致公交建设缺乏整体统筹,基础设施用地难以保障,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1)线网布局缺乏整体统筹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普遍起步较晚,不少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营主体都是由个体运营接管而来,公交线路历史的问题较为突出:线路布局规划相对独立,功能上没有城区、城乡的差异,普遍存在城市中心区重复线路,城市新区公交服务相对薄弱的现象;线路布设缺少线网协调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多以线路长、停靠站多的干线为主,快线和支线明显不足,尚未形成“快、干、支”互补的公交线网体系。在居民出行结构日趋多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常规公交竞争力明显不足。
(2)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
作为相较于轨道交通等大中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常规公交线路的开辟调整更为机动灵活,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逐年降低,公交基础设施越发难以保障,甚出现越是公交出行需求越是密集的地区,公共交通发展基础设施不足、场站匮乏、衔接不畅等问题越突出:城市核心区枢纽场站匮乏、首末站设置条件不足,导致线路换乘主要依靠中途站、车辆停保周转困难,公交出行压力过大;新增场站多位于城市外围地区,由于距离公交主要服务区域距离较远,外围枢纽场站利用率不高,不仅难以解决公交现实的车辆停保、周转问题,还导致公交服务范围外拓受限,公交基础设施用地成为制约常规公交发展的重要因素。
(3)公交运营管理有待创新
公交运营是通过管理调度的形式将公交体系中的人、车、站、场等公交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的移动以及资源利用。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物流管理等拥有相对完备的政策理论体系、丰富的建设实践经验不同,目前国内外对常规公交需求管理体系的研究不少,但受城市形态不同,出行特征各异的影响,公交运营管理成功的案例难以在复制应用。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公交运营服务多以扁平化、单一化的服务模式为主,公交运营组织管理还处于粗放状态,多数线路高全天运能投入均等化,而现有的公交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市民快速、舒适、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2. 公交发展需求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现阶段,我国各城市基本都已经实现公交服务,但公交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公交发展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十分普遍。
一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的交通增长点不断形成,公交发展受场站、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公交服务暂时吸引城市新区居民公交出行;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出行需求向多样化复杂化转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共享交通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日益增多,公交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出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盘活公交存量,提高公交网络覆盖,提升公交资源利用和公交服务有效供给,吸引市民出行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网是。
3. 公交线网优化策略
居民出行因出行目的的不同导致出行方式、出行距离等各异。公交出行作为机动化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服务是及时解决居民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兼顾短途乘客;再以解决站客流为主,兼顾经停站。实践证明,一个层析清晰、功能明确的公交网络结构有助于公交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现阶段,中小城市公交线网架构主要是依托城市区域分布、城市产业发展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及公交枢纽场站等布局,从其层次划分、评价指标、优化模型及布局方法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 减少城市中心区重复线路,扩大中心城边缘地区覆盖范围,进一步明确线路功能,通过实施公交线网优化调整,逐步结构清晰公交线网结构。
(1)统一筹划,服务分区
过去,城市建设呈现向心性发展的特征,居民出行结构普遍具有向心集聚的特征,以“经验法”开辟的线路往往也能有较好的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不同区域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的不同,城市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分布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拟合居民出行需求,宜结合区域分布特征、行政区的划分和经济社会活跃程度,划分不同的公交服务分区,做到 “服务区内的一体化程度高,社会经济活动联系较为紧密;适当的区域规模,以城市功能分区为基础,保证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
(2)合理布局,线网分级
围绕公交服务区和客流集散中心确定公交枢纽;以现状公交线网为基础,规划形成分层分级的公交网络。
一是,以城市区域分布和经济社会活跃程度为基础,以区域客流集散区域为核心,结合公交枢纽场站分布及道路基础设施条件,架构为中小城市内部长距离的城市快线网络,提供“点—点”公交快线服务,方便市民长距离的出行;
二是,在快线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状客流出行特征,并以客流走廊、主要集散点以为核心,架构城市公交主体线网,提供主城内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主要居住区之间的便捷联系,满足中短距离的出行需求;
三是,以增强覆盖为目标,结合城市区域建设、道路建设等条件,对公交线网查缺补漏,构造“换乘便捷、灵活”的公交支线,满足市民接驳换乘及短距离的出行需求。
(3)循序渐进,滚动优化
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过程,在公交服务相对充足的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应在保持现状线网布局基本稳定情况下,采用“软硬结合”的手段,优化线网结构,并通过保留、优化、新增、撤销等手段,对所有线路由主及次、分层逐条进行优化调整。针对线路走向优化,梳理与区域分布相一致的线路,提升为公交快线,并在空间联系缺乏快线联系的区域适当增设公交线路;再者结合客流走廊分布及城市道路建设条件,搭建城市公交干线,满足多数居民的出行需求;完善客流走廊覆盖、连通热点区域减少覆盖盲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完善公交支线网络,增强公交服务能力,培育公交新客流。
(4)创新模式,提升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个体化的交通方式兴起,网约车、共享单车也在迅猛发展,以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为特征的定制公交服务一经推出就广受青睐,主要的就是其线路走向及发车时间可由乘客自己定制,是乘客需求与服务供应为拟合的公共交通方式。在现阶段及之后更长时间内,常规公交将仍是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
城市公共交通要重重压力之下,要实现稳定发展,单纯的公交线路调整,并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必须结合公交运营组织、智能化建设、设施政策保障等手段,创新实现公交多样化。一方面应以客流需求、公交运营条件为基础,优化运营组织,实现运能与需求的匹配;另一方面应采用保留继承与优化提升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多种调度运营模式方案、运营作业方案,如采用定点发车、大站快车、区间车等公交线路服务模式,实现公交服务精细化,提高线网运行效率,增强公交吸引力,助力城市与交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 展望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衡量城市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成果和公交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经不再是公交发展的障碍,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已经超越技术问题成为影响城市公交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城市发展理念不同、发展状况各异,公交需求也各有千秋,公交服务功能的发挥,不仅需要城市规划建设时预留公交枢纽场站以及公交首末站等,还需要相关部门在通过政策制度的制定落实,为保障公交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设施、制度、资金等支持,助力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城市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江卡. 浅析南宁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西部交通科技
[2]黄焕添,黄君毅.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西部交通科技
[3]裘瑜,吴霖生.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实务[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4]严海,严宝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定位与实现》.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2-75
[5]朱海清.城市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作者:李延娜 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
本文转自公共交通资讯
说明:本网站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上一条 : 王小磊:“公交+”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一条 : 郑跃东:城市公交行业驾驶员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建议